公务员考试2025安徽省考有哪些职位?
2025安徽公务员考试能报几个职位?2025安徽省考职位表尚未公布。根据往年惯例,安徽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发布官网为安徽先锋网(网址https://www.ahxf.gov.cn/),考生可密切关注官方信息,也可点击【人工客服咨询】了解更多考情。
小编整理了历年安徽省考职位表汇总,供考生参考:
历年安徽省考职位表 | ||
年份 | 发布时间 | 查看职位表 |
---|---|---|
2024年 | 2024年1月25日 | 2024安徽省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表 |
2023年 | 2023年1月18日 | 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2022年 | 2022年2月22日 | 2022安徽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2021年 | 2021年2月25日 | 2021安徽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2020年 | 2020年6月28日 | 2020安徽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2019年 | 2019年3月18日 | 2019安徽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想参加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要提前备考了,可以多做练习题自己的答题能力。
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8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出生),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年龄,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3年1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具备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报考行政机关中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等职位的,应当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报考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职位的,须是经我省统一组织选拔、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服现役满5年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以及中央和外省组织选拔、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的安徽籍“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退役士兵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编制人员可以报考艰苦边远地区县乡机关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职位(其中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编制人员限报本县此类职位,且须在本地事业单位工作满3年)。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按人社厅发〔2010〕59号文件计算,截止时间为2024年7月。因工作单位变化中断的时间可以累计。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报名与资格审查
本次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等特殊职位除外)。报名时间为2024年1月29日9:00至2月4日20:00。报名网站为安徽省人事考试网(www.apta.gov.cn)。
(一)报考职位查询。各招录机关的具体职位、资格条件等信息详见《安徽省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表》,报考者可通过相关网站查询招考职位信息。招考职位的专业、学历、学位等有关资格条件问题,由各市、省直管县和省直各招录机关负责解释(咨询电话见职位表)。有关报考政策、报名网络技术和考务安排等事宜,请参阅《安徽省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以下简称《报考指南》)。
(二)提交报考申请。报考者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进行报名,经短信验证后,认真阅读报名须知,并签署《安徽省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者诚信承诺书》,填写《安徽省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资格审查表》。每位报考者限报一个职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证。
报名时,应当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提交的报考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对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查询资格初审结果。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市、省直管县公务员主管部门和省直各招录机关负责。资格审查贯穿录用全过程,在招考各环节发现报考者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均可以取消其报考资格或者录用资格。报考者报名后至2月6日16:00前可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不能更改个人信息或再报考其他职位;尚未审查或未通过审查的,可在2月6日16:00前改报其他职位。缴费但因招考职位达不到开考比例而取消的报考者,可于2月19日10:00—16:00改报其他职位。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于2月8日20:00前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易宝)缴纳笔试费用。未按时缴费的,视为放弃报名。最低生活家庭人员、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专门面向残疾人招录职位的报考者,可以享受减免笔试费用的政策。
缴费的报考者,请于3月13日至3月15日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四)笔试开考比例。确认报考人数与职位录用计划数的比例达不到4:1的,取消或相应核减该职位录用计划数。艰苦边远乡镇机关职位,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要求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和录用计划数3人(含)以上的职位,以及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特殊职位,可按3:1比例开考。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基层机关招录电商营销、乡村旅游、农机农技等领域专业人才的职位,可按2:1比例开考。
1.荀子并未完全否认孔子的与“敏行”相对的“讷言”的观点,而是对其进行适当的批判。彼时儒家弟子大概一味固守成规,将“讷言”加以化,视为对一切论辩都加以回避和否定,以致在诸子之中逐渐丧失话语权,而荀子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掌握话语权,儒家学派终究要在此消彼长的百家争鸣之中消亡。是故,荀子一方面高擎“君子必辩”大旗,鲜明地改革儒家学派的理论观点,另一方面,他在坚持以仁言辩说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也承认“讷言”的合理性。从而在不完全否定师尊孔子观点的基础上,既“法先王,顺礼义”,向旁门争夺儒家话语权,又团结本学派成员,达到“党学者”的效果。
以下表述与文意不符的是:
A.孔子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B.荀子坚决反对“讷言”,支持“君子必辩”
C.荀子认为一味“讷言”会使儒家丧失话语权
D.荀子对师尊孔子儒家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改革
2.非遗是活的文化载体,由于原本产生和延续的环境消失,一些传承人手、脑、口中的非遗正悄然消失。同时,非遗传承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讲究的是师徒间的口传、手授、意会,甚至是一种亲情关系的延伸;还崇尚小集体作坊制,注重相聚一堂共同参与的氛围。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非遗传承的环境也在逐渐消失。并且,非遗传承实行师徒制和作坊制,其对言传身教的讲求,也限制了传承的受众面,不利于非遗的推广和传承。
这段文字讨论的核心问题是:
A.非遗传承面临种种困境
B.非遗传承需寻找新形式
C.非遗传承所具有的特征
D.非遗传承或在当代断层
3.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民法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体系化的民法典则消弭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充分保护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民事权利,了民事司法的统一、公正、高效和,自然也赋予了国家治理能力在民间领域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
上述文字意在:
A.强调民法典与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
B.阐释民法典是法治最重要的逻辑起点
C.表明实施民法典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布局
D.揭示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答案】B。中公解析:由“孔子的与‘敏行’相对的‘讷言’的观点”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荀子并未完全否认孔子的与‘敏行’相对的‘讷言’的观点,而是对其进行适当的批判”“他在坚持以仁言辩说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也承认‘讷言’的合理性”可知,B项的“坚决反对”说法错误。由“彼时儒家弟子大概一味固守成规,将‘讷言’加以化,视为对一切论辩都加以回避和否定,以致在诸子之中逐渐丧失话语权,而荀子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掌握话语权,儒家学派终究要在此消彼长的百家争鸣之中消亡”可知,C项说法正确。由“荀子一方面高擎‘君子必辩’大旗,鲜明地改革儒家学派的理论观点”可知,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2.【答案】A。中公解析:文段是并列结构:首句指出由于产生和延续的环境消失,一些非遗正在消失;第二句、第三句话指出,社会的发展使非遗传承所需要的环境逐渐消失;最后一句话指出非遗传承的特点使得传承的受众面受限。文段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当前传承非遗所面临的困境,A项正确。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非重点。B项的“新形式”和D项的“或在当代断层”属于过度推断。故本题选A。
3.【答案】A。中公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然后介绍民法典的一系列作用,并由此引出民法典赋予了国家治理能力在民间领域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民法典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错误,文段未提及“最重要的逻辑起点”,排除。
C项错误,文段未提及“制度布局”,排除。
D项错误,文段论述了民法典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作用,未提及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排除。
故本题选A。
(责任编辑:李明)